大学的“寝室关系”总是很微妙的,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慢慢由90后充当主力之后,寝室关系的协调也逐渐成为讨论度极高的话题。其实,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,多多少少都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困扰。那么,如何处理好寝室关系,可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。
首先,心理上从幼稚期过渡到成熟期需要时间和事件的磨砺。现在的大学生年龄普遍在18岁左右,这正是人从未成年迈向成年的交接时期,特别是在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背景下,大部分学生心理或者性格都是以自我为中心,眼里容不得异见和反对。而在寝室生活中,需要的恰好是容忍和协调,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域,有着不同的习惯。可能寝室每个人都是大相径庭的,在心理期还在趋于成熟的学生里,这些与己相反的就成了眼里容不下的沙子,而人人都如此行事,寝室自然会成为纠纷频发的战场。
其次,独立人格和团队精神的缺乏。当代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团队精神的。这不仅仅是教育在关注学生精神层面问题上的失位,也有独生子女和社会风气等各种方面的因素。在高中时期,学生们大多只关注学习,过着“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”的生活,对于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问题也很乏力。这几乎就是大多数学生心理幼稚,依赖父母和家庭的根源。而进入大学之后,地理上的阻隔使得依赖父母的条件基本丧失了,而又找不到一个新的可替代的依靠。于是小脾气小性子立即爆发,在寝室里成为了不合群的因子。同时,由于在大学前,学习竞争的激烈和残酷,以及相关教育项目的缺位,导致了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团队精神,在寝室的小集体里,没有为他人着想的习惯,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和捉摸室友,这样的行事方式,难免成为触发寝室关系问题的导火索。
最后,理想与现实差距产生的失落。每一个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时候,总会听到师兄师姐说起“大学是天堂”。显然,在准大学生的眼里,大学是一个自由、开放并且轻松的地方,那种环境是每个高中生都憧憬和向往的。然而,在进入大学之后,才蓦然发现,肩上的压力仍然不小,就业、考研那些遥远的事情自不用说,单就是英语四六级也得费上一些工夫。要想找好工作有好职业就得在现实中不断努力。而且,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是当地优秀的学生,自信而从容,进入大学之后,精英齐聚,突然发现自己的水平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高,在同学面前并没有占到优势,慢慢的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孤僻和自卑。这都会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处事心理,从而使得寝室关系恶化。
其实,不管怎么说,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本身就是一门深厚的学问。单靠几句话亦不可能描绘清楚。对于那些寝室关系不好的学生们来说,可能最为重要的是处理好自己的心态,做好自己的准备,即使寝室里出现了上面总结的几类人群,也不用太多担心。处理关系重要的因素是沟通,毕竟要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好几年,多沟通多交流,通过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,自然就能创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。